最新資訊
武定獅子山丨一座山就是一座動植物博物館
時間:2021-09-22 14:25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滇中高原中北部,金沙江一級支流普渡河流域,獅子山巍然挺立于此。獅子山保護區(qū)內,不僅擁有揭開古生物演化的“留證”,還分布有典型的亞熱帶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培育著126個牡丹品種,較好地保留了滇中高原地帶性天然植被,是普渡河生態(tài)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個展現良好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博物館。
(武定獅子山)
1972年,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科研人員一行來到獅子山南部山麓下,在這里挖掘出了獅子山蘊含的地質秘密——武定華南魚化石。
(溫氏武定魚化石)
地處內陸的武定縣,怎么會有魚類化石呢?據介紹,前震旦紀的中上元古代時,武定縣經歷了地槽發(fā)展階段,當時,武定縣一帶是一片汪洋大海。到前震旦紀末,發(fā)生了強烈的造山運動,迫使地槽回返,進入地臺發(fā)展階段,地殼上升,形成了康滇古陸。隨后,燈影期開始時,地殼下降,海水發(fā)生第一次浸進,武定被海水淹蓋。燈影期末,地殼略有上升,發(fā)生第一次海退成陸。下寒武紀初,地殼復又下降,武定開始第二次海浸,海中生活著三葉蟲、原始腕足類等生物,并發(fā)生沉積作用。中寒武紀末,地殼上升,武定發(fā)生第二次海退,再度形成了陸地。
經歷了兩次地殼下降為海,上升為內陸湖盆成瀉湖的變遷,武定縣地質結構沉積了一套滇中較為特殊的海陸交替相地層,被稱之為“武定群”。下降為海時,腕足類、瓣鰓類、三葉蟲等大量繁殖,上升為內陸湖盆時,武定華南魚、溫氏武定魚、劉氏滇魚等在湖中游動并大量繁殖。
(三葉蟲化石)
當科研人員小心翼翼揭開塵封已久的面紗,鱗片的紋路依然清晰可見,化石上的顏色在周圍黃色砂石的映襯下折射出光芒,仿佛這條來自于億年前的華南魚依然鮮活。近10余年來,在距獅子山2公里的中泥盆紀舊城組頁巖中還發(fā)現了較多的溫氏武定魚以及大量以武定命名的三葉蟲化石。由于沉積特殊,有大量的魚類化石,武定群被國內外地質界、古脊椎動物界稱為“地質史上的魚類時代”,是國內外地質學家、古脊椎動物學家研究中泥盆紀魚類演化的極好起點。
余明紅每天都會在景區(qū)內留下2萬步以上的足跡,他是獅子山保護區(qū)內的一名護林員,守護著獅子山一年又一年的郁郁蔥蔥。“要是有一個地方巡查不到,我就不放心。”他知道,任何一個小小的隱患都能給獅子山帶來巨大的災難。“你看這棵樹,已經在這610多年了,我們必須要保護好它。”余明紅指著正續(xù)禪寺前一棵高32.7米,胸徑達2.36米的巨大柳杉說道,濃蔭已將高檀廣院全部覆蓋。保護區(qū)內還有許多明清柳杉、明清扁柏、龍鳳翠柏、云南山茶等古樹名木見證著獅子山的滄海桑田。
沿著山路向上攀登,一幅生動的植物立體分布圖在腳下鋪開。在海拔1700米至2200米的山地箐溝路段,土層深厚,濕度大,旱冬瓜林以小片純林出現;在海拔1900米至2340米的箐溝、陡坡處,元江栲林常年蔥綠,林冠較整齊,林下陰暗潮濕,蘊藏著豐富的植物種類;在海拔1800米至2200米的獅子山以南的中坡地帶,滇油杉林在肆意生長;在海拔1800米至2400米的中上部山地,云南松林層次分明,與華山松毗鄰;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獅子山頂部,華山松林將山體鋪滿了深綠色。獅子山保護區(qū)內,各種類植物交錯鑲嵌、互相交融、相互過渡,物種間的相互交流加速了該區(qū)域植被的演化和更替。
“這是土連翹,那個是滇石櫟……”余明紅在巡護獅子山的日子里,逐漸從門外漢,成長為“業(yè)余植物學家”。“邊走邊學,走得多了,自然也就略知一二了,不過山里的植物種類太多了,我只能認出一部分。”獅子山保護區(qū)屬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區(qū),古熱帶區(qū)系與東亞植物區(qū)系在這里得到完美結合。同時,獅子山保護區(qū)還位于中國—喜馬拉雅和中國—日本成分交匯線西緣及滇西北新特有中心和滇東南古特有中心的中間,因此生物多樣性具有東西交匯、南北相通的特點。
依據《中國植被》《云南植被》《云南森林》等重要植被專著中采用的分類系統(tǒng),獅子山保護區(qū)的植被類型共有4個植被型,6個植被亞型,10個群系,所記錄群落共有14個,形成了典型的滇中高原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獅子山植物區(qū)系起源古老、聯(lián)系廣泛,擁有大量古老、特有、孑遺植物類群,保護區(qū)內共有珍稀瀕危植物4種,食用植物20多種,藥用植物300種以上,該植物區(qū)系也成為了滇中高原植物區(qū)系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堅持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擺在全縣工作的突出地位。在《武定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16-2025)》的指導下,全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任務和優(yōu)先領域逐漸清晰,分年度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監(jiān)督、檢查、評估和考核工作,切實加大自然保護區(q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與此同時,武定縣還建立了獅子山州級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監(jiān)測體系,健全植被、植物、動物信息數據庫,及時掌握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動態(tài),為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建設提供依據。
如今,武定縣197株古樹名木的掛牌保護也已全部完成,并錄入“全國古樹名木管理信息系統(tǒng)”,實現了古樹名木的動態(tài)管理。同時,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把管護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山頭地塊。在天然林保護工程區(qū)建立管護所(點)15個、瞭望臺4座、木材檢查站2處,管護人員增至542人,建立健全了天保護林網絡體系。
除了豐富的植物資源,獅子山保護區(qū)內還生活著175種野生動物(陸棲脊椎動物),其中樹鼩、豹貓被列為CITES附錄Ⅱ物種,中國特有種有川西白腹鼠、大耳姬鼠、大絨鼠、滇絨鼠、西南兔5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有楔尾綠鳩、白腹錦雞、紅隼、普通鵟、松雀鷹、鳶、雕鸮7種。
同時,獅子山保護區(qū)內濕潤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為各種真菌的生長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豐富的真菌資源。獅子山保護區(qū)現已發(fā)現大型真菌21種,其中食用菌有18種。
(獅子山的花卉)
余明紅穿梭在綠意盎然的林間。“我們責任重大,獅子山里有數不清的植物和動物,這是我們的家園,也是它們的家園,我們要為大家守好家。”
一月天積肥、修剪枯死枝,二月天除草、施肥,三四五月牡丹進入盛放期,六七八月排水、防治病蟲害……根據牡丹花栽培管理工作月歷,來自牡丹之鄉(xiāng)洛陽的王建每和他的15名花苗“保育員”一年四季在獅子山牡丹花種苗培育基地里耕種“芳香”事業(yè)。
(獅子山牡丹園)
作為培育基地的負責人,從事了花苗培育29年的王建每被大家稱為男版“花仙子”。“我2017年剛來到基地的時候,只有80多個牡丹品種,現在我們一共引進和培育了126個牡丹品種,極大豐富了觀賞型和研究性。”
“獅子山海拔高,冬季的低溫時間能達到20天左右,給牡丹花提供了一個最佳休眠期,這也使得獅子山的牡丹花苞好、顏色亮。”2017年至今,王建每帶領基地工作人員在原有基礎上,又培育出了4個特色牡丹品種。這些新品種都是經過了三四年觀察和扦插繁殖后,花形、花色仍然穩(wěn)定才能夠被命名。在上萬平方米的培育基地里,每年要培育出盆栽牡丹4千多株,菊花3萬多株、各類草花4萬多株,以供獅子山景區(qū)游客觀賞,同時豐富物種資源。
(獅子山牡丹花)
目前,獅子山景區(qū)內已建成占地102畝的3個牡丹園,種植牡丹4萬多株。先后從河南洛陽、山東荷澤、安徽銅陵、四川彭州和云南麗江等地引進了眾多品種,同時利用本地品種與外地品種進行多年雜交選育,培育出惠帝紫、羅婺獻瑞等數十個特色品種,逐步形成9大色系、126個牡丹品種,包括二喬、姚黃、豆綠、胡紅、趙粉、青龍臥墨池等珍稀牡丹品種。
獅子山牡丹因生長海拔最高、花冠最大、花期最長、開花最早、花色最艷等特點。春意漸暖時,獅子山牡丹園內的上萬株牡丹競相綻放,風姿綽約,五彩繽紛。其中,“獅山黃冠”花朵直徑可達28厘米,花瓣240多枚;“紫重樓”葉片寬大,花瓣多達400枚。
“洛陽建成了牡丹花基因庫,我也想建立一個獅子山牡丹花的基因庫,培育出更多花期長、花色亮的牡丹花。”關于牡丹花培育工作,王建每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來源丨云南日報客戶端 云南發(fā)布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上一篇上一篇:曬秋 | 元謀新華:金秋九月, 稻谷飄香,豐收大地如詩如畫!
下一篇下一篇:中秋,楚雄消防守護您的平安與團圓……